首页

风情艳主女王在线

时间:2025-05-25 15:07:28 作者: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浏览量:48398

  中新网杭州10月3日电(张煜欢)守护“一老一小”,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在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老年人的健康更是社会关切所在。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随着老龄化趋势加深,浙江如何让“医养”向“怡养”迭代升级?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知联会副会长、浙江医院院长毛威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提到,在老年病诊疗中心的建设方面,浙江在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上均体现了前瞻性思路。要想实现更高水平的医养结合,需真正围绕老年人的需求,建立起“医、康、护、养、疗”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医生在病房内与老年患者沟通。肖健 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升到2023年的78.6岁,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1.4亿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占比为62.5%。

  上述数据背后亦清晰呈现了两个信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健康挑战,不同寿命长度面临的现代疾病谱系具有巨大差异;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下,老年病诊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以浙江为例。人口老龄化是浙江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省情。2023年末,浙江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1339.40万,占总人口的26.17%;浙江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达99.61%。

  在毛威看来,老年人群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这份关怀应是实质性的,涉及身体照护和心理支持多个方面。

  “我们常在思考,老年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关怀?他们需要家人的陪伴,但更具体来看,是面临医疗需求时需克服的种种挑战。”毛威直言,尽管家人有心陪伴,但并非所有照护困难都能被克服。当患者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如气管插管、胃肠管喂养、粪袋护理或长期深静脉置管时,这些现实问题都需被重新审视。

毛威接受采访。肖健 摄

  “许多老年患者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们需要持续的医疗关注,但家庭和养老机构可能无法完全承担。因此,必须完善医疗、养老和康复服务之间的衔接,确保所谓的‘最后一公里’得到妥善解决。”毛威说。

  作为浙江唯一的老年病诊疗中心,浙江医院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正实施“医、康、护、养、疗”一体化服务。毛威解释,这一体系并非仅由医疗机构独立承担,浙江医院就在其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审视国内各省市的公立医疗体系,老年病专科医院的设立并不常见。

  “浙江医院是全国首批国家重点专科医院之一,一直专注于老年医疗。”毛威介绍,2018年,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正式投入使用,该院区的建设实际上也是浙江省老年病诊疗中心项目的一部分。针对老年人群所面临的疾病问题,浙江医院构建了一系列专业学科。

  “在疾病治疗之后,康复过程同样重要。我们在康复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许多老年人在基础疾病治疗完成后,仍需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出院。为此,我们在两个院区均设立了专业的康复团队和设施,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支持。”毛威说,特别是从专业的护理角度出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更多,尤其是心理慰藉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展现出比对待普通病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浙江医院的医护团队。肖健 摄

  在“养”的环节,医院也进行了一个实验性的尝试。

  “我们与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这在区级医院中是不多见的。双方建立了便捷的双向转诊机制,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他们可以顺畅地转回上级医院。此外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病房也由浙江医院共同运营,以医养加照护为特色,贯穿至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毛威说。

  在他看来,上述模式具有一定可复制性,其类似于“大手牵小手”的合作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医院与社区、家庭形成了一个中枢站,类似于现代快递系统的分级检录。与此同时,该模式的成功实施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这也是对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应对养老问题能力的真正考验。

  纵观浙江,也有许多从“医养”向“怡养”转变的探索实践。多年来,在促进机构医养衔接方面,浙江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原则,鼓励未设置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能力弱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或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为深化医养合作,浙江也相应建立起医养结合服务队伍激励机制,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与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享有同等的职称评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浙江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417家,比上年增加38家。2151家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实现共同富裕背景下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未来还有更多期待。(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金管局:“虚拟银行”创新业务模式获香港市场广泛接受

安菲洛齐奥斯·帕帕托马斯:我敢断言,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似的,两种思想都试图分析人类和人类思想在社会中的定位,建立一种哲学态度,以帮助人们跨越代沟,尊重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为类似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图文故事|“九九”重阳,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尊老敬老之情

在样品规模上创下历史之最,不仅中国地区样品的参赛数量达到990款,且整体样品总数达2811款,同比2023年增长了18%,涉及59个国家和地区。在参赛样品类别上,以“中国白酒”为代表的品类占据了整体参赛样品总数的35%。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梅亦:打造文旅“新赣线” 让江西更出圈

昆明7月22日电 (黄兴鸿)22日,云南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团结进步同心营”2024年活动在位于昆明的云南民族博物馆启动。来自该省10个州市的128名各民族中小学生代表将在12名老师带领下,开启一段铸魂之旅、团结之旅、研学之旅、逐梦之旅。

2024中国·海南旅游和文化交流活动在雅加达举行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于2007年,目前全国完成汉文古籍普查270余万部,藏文古籍1.8万函。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完成出版678家收藏单位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计145种240册,收录160余万条款目。

传统工艺振兴主题展亮相中华世纪坛 老手艺呈现新样貌

扬州如何推进建设文化旅游名城?“任务书”中说,“扬州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突出沿江、沿河、沿湖、沿山、沿路区域布局,构建‘一城(主城)、两轴(长江、大运河)、三极(南部度假、西部康养、北部滨湖)’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扬州基本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产业体系,成为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25年,扬州全市年接待游客超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00亿元,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25年,扬州全市新增亿元以上文旅项目50个以上。”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